不造车的滴滴也要食言造车了。日前,有消息称滴滴造车计划或于今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,并争取在明年6月进行新车交付。
据了解,滴滴造车业务代号“达芬奇”,目前团队规模在1700人左右,位于北京顺义。滴滴造车有两个方向,第一个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车型,代号为C1,而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代号则为D1,其中面对C端的新车为滴滴的自研产品,一款15万元左右的纯电紧凑型车,定位可能与广汽埃安AION S相近。
另一个方向则是面向B端市场,目前也在开发第二款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,代号为D1 Light。这款车是基于目前比亚迪D1开发的轻量版,未来计划投放给花小猪使用,依然由比亚迪代工生产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虽然目前D1和C1全部由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带领,但实际上,杨峻主要负责D1,C1项目则由滴滴元老级员工罗文主持,直接向滴滴出行CEO程维汇报。
对于滴滴入局造车,大家并不意外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作为目前行业头部出行公司,滴滴过去这些年已积累了大量的司机、乘客、道路等数据,能为其造车提供数据支持,同时在汽车后市场领域,滴滴也已在充电桩、金融板块有所布局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自动驾驶方面,滴滴也早有布局。在2016年,滴滴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究,当时它还给这个代表未来的部门起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——Voyager(远航探险者)。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长,在2019年8月,滴滴出行甚至直接把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进行运营。
在2020年11月,滴滴出行更是联合比亚迪,专门为B端市场订制了一款车型D1来进行运营。可以说,经过多年的布局,滴滴早已经涉足于整个智能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。造车,对滴滴来说,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
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,导致这些年一直拒绝造车的滴滴突然要进军越发拥挤的造车领域呢?这一切都得从滴滴出行创始人、CEO程维的梦想说起。
早在2020年推出D1的发布会上,程维就强调自己的理想是让人们不需要拥有汽车,也能够拥有美好的出行生活,这也是他当时花时间去研发这样一款专为共享定制网约车D1的重要原因。
而且在程维的预测中,到2025年,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辆。这也意味着,未来5年内,平均每年滴滴将向市场投放20万辆 D1。
然而事与愿违,比亚迪D1的投放并不顺利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D1在去年的交付量仅有10176辆,远远达不到程维所预期的5万辆目标。
对于这样的结果,主要是滴滴没有办法掌握造车主动权。时间回到2018年,滴滴在高调宣布与 31 家汽车制造、零配件制造、新能源、数字地图、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形成洪流联盟时,程维曾放言,“开放赋能会是洪流联盟核心价值观。未来,滴滴坚决不造车,也不会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。”
当然,彼时滴滴之所以不造车的逻辑也很简单。作为场景运营方,滴滴有权决定平台要什么车,不要什么车。权力的背后隐藏着是滴滴与车企之间的博弈,一旦造车,就相当于,既当裁判又当球员,打破了与车企之间的平衡关系,所以程维彼时放出狠话,不仅是为了收买人心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。
只不过这种说法更像是自我安慰,一种大家都不会轻易打破的默契。于是自我安慰不造车的滴滴开始寻找代工。2019年11月,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(杭州)汽车科技有限公司。爱企查显示,该公司的控股方为比亚迪,持股65%,滴滴持股为35%。
按照当时滴滴官方的说法,项目由滴滴主导,把关产品的定义和设计,而比亚迪则负责代工,把控从产品研发到落地的全流程。
想象很美好,现实却很残酷。据了解,滴滴在D1项目上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。有接近滴滴内部人士透露,虽然在外观、内饰,比亚迪都可以妥协,但是一旦涉及硬件和系统的核心层面,滴滴根本没有话语权。截止到目前,关于这辆车的一些关键数据,滴滴依然无法拿到。
而且随着比亚迪的迅速完成转型,产能极度紧张的比亚迪已经看不上与滴滴合作的D1项目了,毕竟如今比亚迪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DM-i新车以及扩大产能上,无暇顾及这个有些鸡肋的车型。
最为重要的是,随着智能汽车的爆发,车企早已经把自动驾驶技术当作自己的核心利益,根本不会让渡给外人。自研成为了大部分头部车企唯一的出路,所以程维此前想着借D1项目孵化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,以达到自动技术供应商的身份这个方向已经行不通了,这也是为何滴滴此前很难拿到D1关键数据的根本原因。
除了外部因素以外,自身的发展遇到瓶颈也是滴滴造车的一个重要原因。随着滴滴规模化的持续扩大,公司和司机之间的关系已经接近于“零和博弈”,亦即是说平台营收越高,司机群体的收益就越低。
然而运力依旧是支撑滴滴这家网约车巨无霸公司的根基,想要留住更多司机,滴滴势必要在双方的收益立场上取得平衡,而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降低运营成本。
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呢?全自动驾驶无疑是契合滴滴的需求,也是程维的梦想,但至少短时间之内,全自动驾驶无法落地,于是造车成了滴滴的必经之路。
虽然滴滴贵为出行巨头,但车企是无法依靠B端而存活的,因此滴滴这次入局造车也不局限于B端市场,还将面对C端市场打造一款15万左右的新车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滴滴面对于B端市场的新车D1 Light仍由比亚迪代工,不过基于与比亚迪合作的经历以及主动权的问题,我想滴滴只要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以及首款面向C端的产品推广顺利,最后一定会进入全自研的方向,掌握造车的主动权。
事实上,虽然滴滴此前一直宣称不造车,但其实在其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就已透露出要造车的想法。滴滴招股书显示,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、车服网络、电动车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板块。
尽管目前滴滴的未来还没明朗,不过随着滴滴这次正式入局造车领域,滴滴的四大主要业务板块,都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。
那么滴滴这次入局造车领域将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?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主要面向B端业务的车企。虽然滴滴此前也通过与比亚迪合作推出了面向B端的产品D1,不过就像前文所述的,目前这个项目的推广并不顺利,所以为了维持庞大的车队运营,滴滴仍然需要像其他品牌购买新车。
而这一切随着滴滴开启造车即将打破。毫无疑问,滴滴造车以后,像专车这种定位车型一定会全部置换为滴滴所产的车型,这意味着像北汽这类以B端为主的新能源品牌将迎来致命的打击。如果不转变思想,加速研发适合C端的产品,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。
当然,这种改变不会立刻发生,这给了以B端为主的车企喘息的机会。目前来看,除了研发适合C端市场的产品以外,转型“出行服务运营商”也是一个新方向。广汽埃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,早期的广汽埃安也是以B端市场为主,甚至成立了“如祺出行”运营数目庞大的埃安车队,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,广汽埃安也开始推出一些面向C端的产品,如今广汽埃安在C端市场的销量已经不逊色于B端。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滴滴入局造车,将会有越来越多以B端为主的车企像广汽埃安那样实行B端与C端两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滴滴正式入局造车,滴滴以后试验自动驾驶技术的运营车辆也会逐步转向自研车型为主,这意味着此前滴滴与北汽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,专门用于 RoboTaxi(自动驾驶出租车)运营的合作协议将会有取消的可能。
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,滴滴造车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是造车,还会影响整个汽车上下游的格局。更进一步的说,滴滴造车甚至有可能重塑新能源市场的商业模式。
总结:目前滴滴的未来还没明朗,不过这并不阻碍滴滴入局造车领域,而且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,已经陷入瓶颈的滴滴已经退无可退。无论为了自身的发展还是基于对自动驾驶的追求,滴滴都仅剩下造车这条路。
对滴滴来说,造车不难,不过它入局造车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影响却是牵一发动全身。随着滴滴正式入局造车,国内的B端的汽车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洗牌。在这场战役当中,谁会走到最后呢?
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电商三大巨头集体“失宠”,下半场拼什么?
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,电商界的三大巨头,日子并不好过。近日,美国证交会公布了一份预摘牌名单,称根据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》,认定五家中国公司存在风险有可能退市。消息一出,中概股集(13)人阅读时间:2022-04-09电商三巨头最新财报出炉:下沉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,中小电商企业何去何从?
近日,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、京东、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度财报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1年年底,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.80亿,同比增长64.3%,新增用户主要来源于淘特;拼多多年(14)人阅读时间:2022-04-09尚德机构:2021Q4净利润达1.51亿元达新高,下半场竞争先发优势凸显
北京时间4月8日,成人职业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(NYSE:STG)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。财报显示,尚德机构在2021Q4净收入为5.89亿元,净利润创新高达到1.51亿元,实现连续第三(26)人阅读时间:2022-04-09硬科技创业潮:热钱流向硬科技,人均博士、技术造富、VC排队送钱
硬科技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,当前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生物技术、光电芯片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领域。根据清科研(11)人阅读时间:2022-04-05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电商三大巨头集体“失宠”,下半场拼什么?
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,电商界的三大巨头,日子并不好过。近日,美国证交会公布了一份预摘牌名单,称根据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》,认定五家中国公司存在风险有可能退市。消息一出,中概股集..2022-04-09电商三巨头最新财报出炉:下沉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,中小电商企业何去何从?
近日,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、京东、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度财报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1年年底,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.80亿,同比增长64.3%,新增用户主要来源于淘特;拼多多年..2022-04-09尚德机构:2021Q4净利润达1.51亿元达新高,下半场竞争先发优势凸显
北京时间4月8日,成人职业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(NYSE:STG)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。财报显示,尚德机构在2021Q4净收入为5.89亿元,净利润创新高达到1.51亿元,实现连续第三..2022-04-09硬科技创业潮:热钱流向硬科技,人均博士、技术造富、VC排队送钱
硬科技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,当前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生物技术、光电芯片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领域。根据清科研..2022-04-05